当前位置: 首页 > 心理健康 > 学生轻生事件频发警示心理危机低龄化

学生轻生事件频发警示心理危机低龄化

2016年06月18日 10:36:05 访问量:272
近日,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小陈只因他网购手机被骗钱就失联,留下一封遗书感叹“社会好黑暗”。

  现如今,学生轻生事件屡见不鲜,很多就是类似小陈这样被骗的情形,一个个朝气蓬勃的生命就在一念之间陨落,突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,到底是什么让现在的大学生如此想不开呢?

  1月9日,从青岛某论坛获悉,一名13岁的安徽女孩从青岛市市南区一座商务楼的7楼跳下身亡。

  2014年12月25日,中山18岁女孩丁双琴因在古镇镇街头帮助两位“大叔”遭遇诈骗,留下一封绝笔信后离家出走。女孩在遗书中称,被骗后感到很害怕,觉得无法面对母亲,要离开这个世界,最终放弃了年轻的生命。

  2014年12月3日,安徽16岁少女被网友以介绍工作为谎言骗去福建泉州,惨遭网友的四个朋友轮奸,逃出后又陷入网络恋情,从深圳去南昌见网友发现再次被骗,欲跳楼自杀。

  2014年10月,一名25岁大四女学生因网恋被骗钱财损失,冲动下后跳海自尽;同月,24岁的马鞍山大学生刘新(化名)因考上研究生不愿就读,与家人发生争执,外出打工逃避家人后又被骗光钱财,女友又与其分手,接连的琐事让刘新“想不开”,一气之下竟跑到当涂喝农药自杀。

  2013年9月,据香港《大公报》报道,18岁中学生因网上游戏有3万分点数不翼而飞,向网络商查询无果大受困扰,跳楼自杀身亡,可怜父母等亲人闻讯哭如泪人,其父母更是陪伴儿子尸体近2小时。

  2013年1月,25岁的女研究生受朋友邀请去青岛却不慎被骗,身上的一百元钱和手机、项链统统被骗走。后来,越想越气的她打车来到石老人海水浴场跳海轻生,幸好被民警及时救回。

  除了因被骗,在校学生因为不堪学业重压、家庭矛盾等原因自杀的案例也很多。今年1月10日,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一名18岁女生,疑因情感问题跳楼轻生;去年12月,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大二学生李某,选择放弃自己白衣天使的梦想,从宿舍楼上跳下轻生,“遗言”称自己长期受同学的恐吓。11月,湖北十堰一名14岁中学生,因为被老师批评,从4楼的教室跳下,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;去年10月网曝江西8岁女孩因害怕学校体罚而自杀,虽然校方否认了完不成作业会被体罚的说法,但小女孩喝农药死亡的悲剧却无法挽回;9月,江西一天内发生两起中学生分别跳桥、上吊自杀事件;8月,辽宁阜新市育才中学女生王某某,在军训期间因军姿不好被老师扬言开除,回家后跳楼自杀......

  这种悲剧事件除了给家庭成员带来沉重打击外,也给社会心理带来强烈震撼。是什么让他们这么年轻就携手走上绝路?这些传递了哪些不容忽视的信号?

  “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”:警惕心理问题

  据新闻媒体披露:近几年我国每年自杀人数总计为10多万人,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居高不下,其中学生自杀的情况以中学生最为严重。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上的一份资料显示,在中国,15岁至30岁的青年死亡的第一原因是自杀。

 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,在全球1/3的国家中,青少年是自杀风险最高的人群。北京大学2009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: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,占样本总数的20.4%,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.5%。

  每当出现一起自杀悲剧,都会引起教育主管部门、学校、家庭、社会的反思。但可惜的是,这种报道总是时不时跳进眼帘。学业压力、家庭变故、同辈关系、遭遇不测、生活琐事……这些都是在个案出现后,专家学者所指出的原因。但对于一种非正常的社会现象,目前我国还缺乏数据分析。

  近期出版的教育蓝皮书《中国教育发展报告(2014)》中,《2013年全国中小学生自杀问题调查》的文章作者,也是出于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生自杀问题讳莫如深”的苦恼,只好对2013年媒体上对中小学生自杀的报道进行统计,共搜集了79例。通过分析,发现从小学六年级开始,自杀率开始攀升,初中最高,高中次之,在中小学阶段男生自杀现象较为突出,比例高于女生。从自杀成因来看,压力主导型自杀在中国中小学生的自杀中占绝大多数,包括师生冲突、家庭冲突、学业压力、相约自杀四个主要类别。

  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员汤佳告诉记者,必须正视莘莘学子中存在的多种负面情绪。一些青少年抗挫折能力差,遭遇学业落差,或者升学不顺利,就可能采取极端行为。

  前不久,汤佳邻居家的一个孩子竟然叫嚷着“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”,“这让我出了一身冷汗。尽管我们一直强调素质教育,但孩子学业负担普遍过重。”汤佳说。

  构筑预防体系 呵护学生心灵

  专家呼吁,全社会要更多关注孩子早期成长环境,避免形成人格缺陷,亟须完善家庭、学校、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体系。

  社会心理学学者张蕴表示,“人的一生中,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暗礁急流,会遇到各种各样苦痛辛酸,但只要生命在希望便在。无论面对什么,要多注入正能量。”

 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王攀峰认为,有的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,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、易怒、偏执的心理;还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后,只注意提供经济上的帮助,不注意孩子的心理成长。

  殊不知,学生对家长有心理上的依赖。王攀峰呼吁: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,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,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。

  上海市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原会长、复旦大学教授孙时进等人指出,虽然许多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机构,但是其渗透力不够、出了事情才重视,“必须将心理健康、人格培养作为课堂教学、师生工作、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

  积极乐观 应对孩子心理疾病

  哈尔滨医大一院心理科医师表示,有不少家长和孩子到医院咨询心理问题,强迫症、抑郁症、焦虑症多为常见,平均一天内20名患者中就有4至5名儿童及学生。

  陈伟告诉记者,面对孩子患有心理疾病,父母首先要积极乐观,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发牢骚,在家庭中极力营造一个乐观积极的氛围,给孩子树立榜样,营造积极、正面的环境,多于孩子交流。同时,帮助孩子面对学业难题,缓解学习压力,学生阶段,大部分孩子都会面对学业上的挫折。所以不管孩子学什么,遇到困难要教孩子学会如何解决,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,认识困难并解决困难,不可轻易让孩子放弃任何事情,不要给孩子更多的学习压力。

  专家提醒,为了孩子心理健康成长,学校应定期安排心理疏导课程,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。此外,家长需正确引导,培养孩子的强大人格,多与人沟通交流。一旦发现有心理疾病相关症状,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心理救治,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。
编辑:刘彦春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自学网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五寨县第一小学校 特此声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