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
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,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引领,不少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比较茫然。我们根据多年工作的经历,给大家谈谈教师应如何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。
一、要确立一个清晰而明确的人生目标
很多教师把自己从事的事业当作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,缺乏职业幸福感:有的教师过着“三等”生活,“一天到晚等着下班,一月到头等着发工资,一辈子到老等着退休”;有的教师虽然一次又一次计划着自己美好的人生,可到头来总是“计划赶不上变化”,依然在日复一日中重复着“昨天的故事”;还有的教师“两眼一睁,忙到熄灯”,但一天到晚不知为谁而忙。难道这就是教师的人生吗?绝对不是!教师应该是一种充满朝气和活力的职业!正如一位学者所说:“教育的过程不是牺牲,而是享受,教育的内容不是痛苦的重复,而是快乐的创造。”
作为新时期的教师,我们应时常反问自己:是默默无闻一辈子,还是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?毫无疑问,每个人都会向往美好而幸福的人生,但为什么现实与理想那么遥远?要想缩短这个距离,首先要消除教师自身的职业倦怠感,让自己来一次彻底的“洗脑”。要尽可能多的读一读“名师”的成长经历,聆听他们的讲座,比照自己的人生道路,重新燃起自己的激情,变“要我学”为“我要学”,最后还要制定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目标。
李希贵在他的《学生第二》这本书中写到:“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,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,由终点开始思考:譬如说,人生七十,你可以先想好70岁你想干什么,达到什么程度,身边会有什么人……当这些道理明确了以后,你就会知道你50岁的时候自己应该在哪里,已经完成了些什么;再推想40岁、30岁以至于今天。”
二、“网络”是教师学习的捷径
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制约,老师们外出学习的机会少得可怜,有的甚至三年五载难得外出学习一次,这些客观原因造成了教师成长速度的缓慢。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,应该与时俱进,不断接受新思想、新理念的熏陶,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。好在近几年网络发展突飞猛进,网上海量的信息、丰富的资源为教师们的学习提供了方便。“在网上只有你想不到的,没有你搜不到的。”
在我们学校,年轻女教师居多,但凡举行公开课都是她们的天下,鲜见男教师的身影。我以为男同志天生不是教学的那块料,一度无所作为。2004年春天,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了教育网站,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。从那以后,我迷恋上了浏览全国各地的教育网站。于永正、贾志敏、薛法根、孙双金、王崧舟、周益民……一些特级教师陆续走进了我的视野,他们精湛的教学技艺、行云流水般的课堂教学让我啧啧赞叹:好男儿照样可以在三尺讲台上创造精彩的人生。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。“教师的成长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”,那么可供教师依靠的巨人是谁呢?是“名师”,教师要不断“学”名师,网络就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捷径。我观看了几十位特级教师的教学视频,记了整整三大本听课记录,这三本听课记录为我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。在这里,我要对那些追逐梦想的教师们大声说:“上网吧,网络会为你的专业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,带你到达理想的彼岸。”
三、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先决条件
我发现,优秀教师的成长之路都是用书籍铺筑起来的。哪一个“名师”不是学富五车,才高八斗?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教育家,正源于他广泛地阅读,他说:“我私人的图书馆里,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,从地板一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,有成千上万册书,我每天不读上几页,有时不读上几行,我是无法活下去的。”薛瑞平谈到读书时曾引用过黄庭坚的一句话:“一日不读书,则语言无味,面目可憎。”她在接受《中国教师报》记者采访时说:“作为个人,我活出了性格;作为教师,我活出了职业尊严。”正是海量的阅读使她如此自信。青年名师蒋军晶从1998年工作至今,已经购买了60000多元书籍,《小学教学》编辑在审读他的文章时,以为他把6000多写了一个零,就打电话向他询问,谁知他爽朗地说:“就是60000多元嘛!”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概括了自己的成长经历,难怪工作没几年他已获得过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,在专业报刊上发表了40多篇论文。大量的事实表明,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基石。教师只有静下心来博览群书,吸纳先进文化精髓,潜心学习前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,继承与创新并重,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不断得到提高。
关于读书有一句名言“不动笔墨不读书”。健康有益的书籍是人的思想智慧的结晶:有的是心灵火花,读之令人眼前一亮;有的是妙语如珠,读之让人爱不释手;有的是解疑释惑,读之使人茅塞顿开。把这些能够打动自己的、颇有意义的精华内容记录下来,对于加深自己的记忆和理解,促进知识的转化是非常有益的。正如谚语所讲:“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。”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都曾把抄书、摘录、背诵作为增长知识、提升自己素质能力的重要手段。
朱永新说:“不读书的教师很难有真正的幸福。”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吗?那就趁现在赶快读书吧!
四、不要停下自己手中的笔
写作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,如果说“读”是一个“纳”的过程的话,那么“写”则是一个“吐”的过程。写作是教师用文字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途径。写作能使你的心思更为缜密,精神更为集中,思维更为敏捷。写作和读书是相互促进、不可分割的,只有写才能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,知不足才能加倍地读。教师对写作大都有一种“畏难”情绪,认为写作是专业人士的事。其实不然,写作谁都可以完成,只要你有表达的欲望。教师初学写作时,可先写一些随笔、反思性的小文章,不必长篇大论,引经据典,只要有感而发就行了。
写作贵在坚持,每天写一点,哪怕是几行,长此以往,就会有不小的收获。朱永新教授推行了一种成功保险,“保期十年,投保条件:每日三省自身,写千字文一篇。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(计三百六十万字)来本公司。理赔办法: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,本公司以一赔百。”现在虽未满十年,但好多人在此激励下已走向成功。可见,写作确实能加速一个人的专业成长。
如今,我也在“教育在线”建立了自己的博客,每晚忙完一天的工作,夜深人静时我都要打开电脑写写自己一天的感受,让自己的思绪随着手指的敲打流淌出一行行文字,每次写完后,心情格外舒畅。
五、组成一个专业共同体
教师的成长虽然是自己的事情,但一个良好的环境对教师的成长起着促进作用。就目前而言,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研究还没有形成气候,大都呈游离状态,没有形成专业共同体。教师要想进步,团队的力量不可小觑。有这种想法的教师可以自发组成一个共同体,可以来自本校,也可以来自外校。组建后,教师们可利用业余时间经常聚一聚,探讨一些共同关心的话题,解决彼此的疑惑。我和邻校的两位教师就成了要好的朋友,每周末我们都会抽时间聚在一起,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,有时也会在一起娱乐娱乐,借以放松自己一周紧张的情绪。虽然现在还是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但我们都有信心把这条路走下去。
六、积极争取“走”出去的机会
虽然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,但一有机会我们还是要争取,必要的时候,我们不要吝惜开支,可以自费去学习。成功学大师陈安之说过这样的话:“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,你就接近什么样的人。”和“名师”来一次近距离接触,肯定会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感觉。在书中我们看到的只是“名师”们光辉灿烂的一面,其实“名师”并不是生活在“真空”中,他们也要面临方方面面的压力。走近他们,近距离聆听他们的报告,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他们,特别是如何化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。今年,我自费聆听了杨瑞清和魏书生的报告,杨瑞清二十多年所走的“行知路”让我真正理解了“坚持”的含义;从魏书生身上我看到了民主和科学的力量。这两场报告给我带来的震撼很大,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有了新的认识:教师在照亮别人的同时,也应充实和成就自己。
成长的道路上注定充满着艰辛和汗水,但只要我们永葆一个信念,持之以恒地朝着既定的目标走下去,梦想就不会遥远。